《精进》读书笔记

更新时间:2023-12-30 21:15:18
《精进》读书笔记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书笔记吧。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书笔记而烦恼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精进》读书笔记,欢迎大家分享。

《精进》读书笔记1

“尝试每一种可能”是我今年经常对自己说的一句话。如果生活风平浪静,时间、精力充沛,一切都在掌握中,不断尝试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但如果杂事缠身,工作繁忙,还能将“尝试每一种可能”付诸实践,真的是在考验人性。

在报清单主题营之前,我败下阵来。因为那段时间工作繁杂,学校公开课跟主题营的时间重叠在一起,再加上皮肤状况一直不好,想多休息改善皮肤。所以没有时间和精力参加清单主题营。最终激励我毫不犹豫进入主题营的是我的同桌——叮当老铁,感谢她对我的鼓励、表白、问好、每天500字的点评、提醒我报名截止日期。

我与主题营的“相处”。

001 在主题营的第一天,我放弃了除了给学生上课的所有的活动。

将《蔡康永说话之道1》中,关于说话之道的技巧进行整合,毫无压力的总结出十条清单。比自己想象中打卡的时间要早。掌握方法之后,觉着轻车熟路,每天都踩着点儿打卡。拖延悄悄来袭,使我的清单质量大打折扣。意识到问题后及时调整。调整为每天提早一个小时打卡,然后不断修正接近完美。

十天读书总结清单的过程,我体会到拖延是如何悄悄影响我做事的质量,最终影响我成长的速度。于是我下定决心:彻底改掉拖延的毛病。

002坚持做一件事,养成习惯之后再去做另外一件事。

在参加主题之前,我每天坚持好多事情,比如:做高考题、做中考题、薄荷阅读打卡、每天写500字、每天阅读、每天写反思、每日清单。其中高考题、中考题是突破每个专题中最难的题。薄荷阅读用来提高我很差的英语听力。每天500字,每日阅读提高输出的质量。这三个板块对于我来说都是挑战。因此每天精疲力尽,而且没有感觉到自己有任何的进步。

但这十天中,除了工作,我只做了一件事——读书写清单。在坚持的过程中,我明显体会到自己阅读速度加快,总结能力增强,书的内容不需要刻意记忆,就能够在脑海中浮现。

一段时间不遗余力地坚持做一件事情,养成一个习惯之后再去坚持做另一件事情,要比多个习惯同时坚持,效果要好。

003体会到读书也是休息

3月21日早上备课,下午站了将近三个小时,给学生讲完三节不同的新课,筋疲力尽,腰酸脚胀。因为有主题营任务在身,喝了杯水就赶紧去书桌前看书。本以为坚持不下去,但事实上出乎我的意料,翻书的过程中,真切的体会到,读书也是休息,读着读着身体就缓过来了,不再那么疲劳。

004总结出写十条清单的方法。

整个读书的过程中,我采用检视阅读的方法。拿到书之后,先看封皮、书衣。再看目录,了解书的框架。在阅读的过程中,勾画出自己感兴趣的地方。在目录里边标注好自己打算列清单的标题。读完之后,整合相同内容,提炼十个要点。针对这十个要点,结合自己的经验以及书的内容,一一展开。

005买纸质书放在眼前形成阅读的压力

当当阅读软件里交了好几个月的阅读租金、网易阅读每天可以免费领取一个小时。豆瓣里标注了许多心动的书。一直都没有好好的利用。但这次为了参加主题营,把所有打算读的书都一次性买回来,放在眼前,每天读一本。慢慢地喜欢上了读纸质书,因为纸制书,可以随时标注,来回翻动。听着翻书的沙沙声,也是进入读书状态的一种仪式感。

想要在纸质书与电子书之间来回切换,不受阅读方式的影响,需要从阅读纸质书来培养习惯。

006书读完之后的处理办法

每读完一本书,我会将自己总结的精华,保存在相册里面,随时翻阅。有反复阅读价值的书,放到书柜里边,以备以后查阅。不会再看的书送给需要的人。

任何输入的价值在于输出,检查自己所读的书是否起到作用,还在于自己不断实践。

回头想想这十天,我不仅收获了这十本书的精华,养成了阅读的习惯,更多的是对整个读书过程的思考与总结。感谢为清单读书营默默付出的连长和老铁们,感谢他们的加油呐喊。一个人走的快,一群人走的远,愿20xx剽悍前行。

《精进》读书笔记2

最早听到精进这个词,是在佛教的理论体系中,里面讲菩萨六度里有: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精进在这六度里占据了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意思是对一切善法肯认真负责,精诚集中,不放逸。在这本书中,采铜将这个词定义为“用持续精确地努力,撬动更大的可能”。在一个方向上精益求精、不放松、不退转,直至绳锯木断、水滴石穿,这里既有一种匠人精神,又包含着某种宗教情怀。在看不到希望的时候,凭借着信仰努力前行,在看不到方向的时候,凭借着坚持本身把自己活成了行为艺术。

精进意味着真正的努力,既包括战术上的也包括战略上的,在正确的方向上做正确的事。要精进就不能对自己撒谎、不能作虚假的、虚张声势的努力,诚实的面对自己的内心,集中心智,用明确的目标锚定自己的行为、固化自己的价值、强化一切有利于达到目标的习惯。

采铜最早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是在知乎上回答问题,至今为止,他回答上千个问题,收获了50万次赞同和10多万次感谢,这种“知乎精神”很好的诠释了他“持续精确的努力”这一思想。作为一个大V,他这本书目的在于剖析人们思维力的种种禁锢,将现实生活中的种种问题通过七个侧面折射出来,提炼出知识背后的知识、方法背后的方法。这本书很特别,有心理学,也有不同学科、不同实践领域的经验和知识,有大量的生活化的例子,也有让人读后回味无穷的名人名言,作者认为,经历和学习,经验和知识,实践和理论,并非是截然两分的,而是相互印证、互相补充的,更进一步,阅读、思考、写作和生活本身也是浑然一体的。

一、建立平衡的时间观,度过真正有质量的人生

1.由《奇特的一生》所引发的思考

一个人如何对待他的时间,决定了他可以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前看过《奇特的一生》这本书,它讲的是柳比歇夫这个与时间做朋友的时间记录狂人,他是前苏联的昆虫学家、哲学家、数学家。他在年轻的时候独创了一种“时间统计法”,使用专门的本子记录他每天的时间开销,记录项很简单,就两个,做了什么事、花了多长时间。但这个方法却给他人生带来了质变,铸就了他辉煌的学术生涯。他56年如一日的坚持记录,仿佛这个是他独有的一个宗教仪式,神圣不可侵犯。他从不间断,并且带着敬畏、尊重的态度完成时间记录。于是,他形成了对时间高度的敏锐感、精确的控制感,这些东西帮助他打造了钢铁一般的执行力和意志力。最终,他在有限的生命里取得了令人惊叹的成就:

他生前发表了70来部学术著作。其中有分散分析、生物分类学、昆虫学方面的经典著作,这些著作在国外被广为翻译出版。

各种各样的论文和专著,他一共写了500多印张。500印张,相当于12500页的打字稿。

庞大遗产包括几个部分:有著作,探讨地蚤的分类 ……此处隐藏14676个字……,在思考中认识自己与别人视角的异同。

不要再沉浸于过去,因为比过去更重要的是现在和未来。你可以通过制定目标计划,让行动更加有序、让目标清晰可见。

要不断提升自己对时间的使用深度。比如最近十分流行的“心流”,让自己进入沉浸式学习状态,也就是心流状态。

具体来说就是心无旁骛,全神贯注,忘记自己的存在,忘记时间的流逝。

这里,作者还提到一个“五年计划论”。在作者看来,五年时间,足够任何一个人精熟一门可以傍身的技能了。

你可以制定一个具体的五年计划,通过持久而坚持的努力,能够忍受前两年的挫败、煎熬和孤独,以及别人的误解、嘲笑和攻击。

通过一点一滴,日积月累,最终完成个人核心竞争力的成功锻造。

—做事篇—

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做事态度是怎样的呢?作者在书中特别提到了一种方式:向孩子学习“好奇,郑重其事”的态度。

郑重是一种态度,不敷衍,不迟疑,不摇摆,认真滴,聚焦于当下事情,自觉而专注的投入其中。

那么该如何培养这种做事态度呢?作者认为,平时应该坚持多读经典书籍,特别是多去读历史中杰出人物的书。

历史中的杰出人物,往往不为当时的潮流所动,甚至性格偏执,但都能在自我坚持中,发现自己的独特才能,努力专注的将个人才能发挥到极致。

如何判断一件事情是否值得去做?作者在书中特别提到了两个评估因素:收益值和收益半衰期。

收益值是指做这件事当下会给我带来多少收益,包括心智,情感,身体物质等各层面。

收益半衰期是指这项收益随时间而衰减的速度,半衰期越长,影响越持久。

可以从以下四个层面去评估一件事情:

1、高收益值,长半衰期事件:找到真爱,学会一种高效思维技巧,与牛人的重大意义谈话等。

2、高收益值,短半衰期事件:买件流行款衣服,玩一天游戏,吃顿大餐等。

3、低收益值,长半衰期事件:写一篇文章,学习一项技能三个小时,站桩一个小时等。

4、低收益值,短半衰期事件:无聊刷手机,两个小时,看了一部网剧,两个小时,上网看小说等。

作者认为,每个人都应该坚持做长半衰期事件,过滤信息噪音,专注学习。那么,长半衰期事件具体都有哪些呢?

积累时间管理、写作、学习认知等方法技能;训练健身、站桩、写作等实操技能;构建终身学习、成长性心智等新的思维模式;提升拍照着装,烹饪美食等个人品位;努力寻找到智者的智慧、人脉链接等稀缺性资源。

结束语:

一个人如何对待时间,决定了他能成为怎样的人。

聚焦于当下事情,自觉而专注的投入其中,时间自有偏爱。

生活是什么?我所热爱的生活,那便是山中静思,感悟宇宙,无目的旅行,阳光下读书等等。

同时,好的生活,也是学习新技能,获得新认知,让未来生活不再一成不变,反而处处充满生机、充满希望。

是的,好的生活,是享受,是培养生机。

《精进》读书笔记8

一、时间之尺:

1、我们如何对待时间,一个人如何对待时间时间,决定了他成为什么样的人。

研究时间视角的瑞典心理学家林德沃提出:具有平衡时间视角的人,在内心拥有一种延伸的当下感,可以从当下审视过去,也可以视未来存在于当下。

林德沃提出十条建议:

1、生活在当下

2、严肃的对待时间

3、留意自己拥有的空间并享受它

4、反思自己和其他人的时间视角

5、从现在出发链接过去

6、并不完全沉浸在过去

7、制定实现目标的计划

8、平衡计划和非计划时间

9、视未来存在与当下

10、对未来保持积极的态度

五年设想:近期未来与远期未来:

1、远期未来目标具体化、情境化和可实施;

2、降低近期未来中期望行为的便利性,主动增加挑战的难度;

3、把时间花在值得做的事情上:我们总是在重复的抓起沙子。

尽量做高收益值,长半衰期事件:如:找到真爱,学会有效的思维方式

低收益值,长半衰期事件:如,练书法,背诵唐诗,认真回复一个友人的邮件

低收益值,短半衰期事件:如:网络掐架,刷半天微信和微博

高收益值,短半衰期事件:如,玩手机游戏,买买买

建议:

1、多读经典《反脆弱》

2、辨认”信息噪音“即时享受,长久收益

3、为什么我们时间不够用?工作要快,生活要慢,佛洛可《享乐主义手册》

4、提升时间的使用深度,心流,心流发生时,人心无旁骛,全神贯注,找到并保持一项长期的业余爱好。

二、寻找心中的”巴拿马“

格局:

零度格局:盲众:看不见

一度格局:看自己

二度格局:理念人,看天地

电影《一代宗师》

三、即刻行动:完成最小化可行产品

1、当一件事情,你不知道怎么做的时候,就直接开始做吧,只要开始了第一步,就会有第二步,第三步。

2、克服过度准备的惯性,向前一步。把未完成的事情完成。

3、乐于接受反面意见,有勇气否定并重新构造自己的产品。

4、多线程工作,首先需要一段专注不受干扰的时间,完成工作中最核心部分的思考。

5、集中处理同质性的工作,可以减少不同质工作间的转换损耗。

6、从理论出发不一定能指导实践,只有在实践中通过反思积累知识才能指导实践。

7、行动后历史反思,并梳理这件事情的反应链,特别关注其中发生的意外现象。

四、如何高段位学习者,只有作用于现实的学习,才是有效的学习

1、主动建构知识,

2、打开新旧知识连接通道

3、探究式学习,提问是引向新问题的起点

4、技能是学习的终点。

影片:《卧虎藏龙》

五、向未知的无限逼近

1、大脑需要断舍离

过滤没价值的信息,培养简洁的表达能力

适度的简洁,意味着丰富的内涵

2、迎接“灵光乍现”时刻,让潜意识工作

3、思考可以有自己的形状,将思维转化为图像

4、突破工作记忆的限制,视觉理解是教导如何正确判断事物的重要方法,也是唯一的正确方法。

信息矩阵我知道别人知道

5、高效使用清单

六、努力,是一种最需要学习的才能

1、没有突出的长版最危险,专注发展自己的优势才能

2、每个人都具有自己的独特优势,并且可以通过努力变得更优秀

3、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首先应该集中资源投入发展自己的一项优势才能

4、相对少量时间广泛涉猎以捕捉和发展未预料的资源和机会,实现才能最大化

5、设计有难度的非标准动作,在挑战中获得才能提升的飞跃

《《精进》读书笔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